
04.身體系統-呼吸及循環系統(EMT-1)
身體系統功能
身體有呼吸、循環、神經、骨骼肌肉、消化、內分泌、泌尿、生殖、皮膚等九大系統。
本筆記 僅對初級救護技術員應熟悉的呼吸、循環及神經系統做較詳細的介紹。
呼吸系統
係由口、鼻、咽、喉、氣管及肺泡所組成,以會厭為界分成上、下呼吸道,肺臟有五葉(左肺二葉、右肺三葉)。
呼吸動作屬自主性運動,但仍可透過意識控制。
自主作用
由呼吸中樞延腦控制,人體內的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就會刺激延腦,延腦會發出呼吸的訊號而產生呼吸動作。
意識控制
控制呼吸動作的主要肌肉是橫膈肌,橫膈肌收縮,胸腔擴大,氣體進入(橫膈肌放鬆,胸腔縮小,氣體排出)。
輔助或副呼吸肌肉有腹部的肌肉、肋間的肌肉及頸部的胸鎖乳突肌(sternocleidomastoid)、斜角肌(scalenus)及斜方肌(trapezius),使用時會有肋間凹陷或鎖骨上凹陷等呼吸窘迫的徵候。
氣體交換
人體透過呼吸作用來獲得氧氣與排出二氧化碳,氧氣與二氧化碳主要在肺泡外圍佈滿之微血管達到氣體交換的功能。
潮氣量
人體靜態時每次呼吸時呼出或吸入的空氣量稱為潮氣量(tidal volume),正常成人約8~10 mL/kg,即可以維持正常的氧合作用(oxygenation)和二氧化碳的排除,可由其呼吸深淺得知其大小。
呼吸頻率
成人在清醒且休息時每分鐘呼吸速率約在 12~20 次間,通常與脈搏的比率約為 1:4,其呼吸型態為規則且平順,偶爾因二氧化碳濃度上升而嘆氣或深呼吸。
瀕死或喘息式(agonal or gasping)呼吸則為極慢、不規則和長之深呼吸,常為突然心臟停止一分鐘內病人之呼吸徵候。
循環系統
心臟位於胸腔中間偏左,外有心包膜,內有四個腔室,分別為右心房、右心室、左心房及左室,房室間有單向瓣膜(右心為三尖瓣,左心為二尖瓣)區隔來防止血液回流。
血管有動脈、靜脈及微血管,離開心臟往全身各處的是動脈,流回心臟的是靜脈。
動脈與靜脈的交接在微血管,可完成養分與代謝廢物的交換。
體循環及肺循環
循環系統包括心臟、血管與血液,分為體循環及肺循環。
體循環
將血液送往全身各器官細胞
左心室→主動脈→小動脈→組織微血管→小靜脈→大靜脈(上下腔靜脈)→右心房。(圖04-01)
肺循環
將血液送往肺部進行氣體交換,再回到心臟。
右心室→肺動脈→肺臟微血管→肺靜脈→左心房。(圖04-01)
圖04-01 體循環與肺循環圖
血壓值及動脈點
血壓值可作為評估循環系統健全與否的指標之一,可採用下列常用動脈點(圖04-02)來初步確認血壓狀態(表04-s1):
- 頸動脈點:易於氣管兩側輕觸探知。
- 橈動脈點:易於兩手大拇指根部下方約兩指幅輕觸探知。
- 肱動脈點:易於兩手肘窩內側輕觸探知。
- 股動脈點:易於鼠蹊部(腹股溝)中線位置處觸摸探知。
- 足背動脈點:易於內踝關節下緣與腳第一、二趾縫延伸線交接處輕觸探知。
圖04-02 常用動脈點位置圖
表04-s1 常用動脈點代表之血壓值
練習題
1.何為人體呼吸作用?
(A)獲得二氧化碳與排出氧氣(B)獲得氧氣與排出二氧化碳(C)獲得二氧化碳與排出二氧化碳
2.正常成人潮氣量約為下列何者?
(A)10~15 mL/kg(B)6~10 mL/kg(C)8~10 mL/kg
3.成人在清醒且休息時每分鐘呼吸速率約為下列何者?
(A)6~12 次(B)12~20 次(C)8~10 次
4.下列哪條動脈(或靜脈)為充氧血?
(A)大靜脈(B)肺動脈(C)肺靜脈
5.肺循環由哪腔室流出?流入哪腔室?
(A)右心室、左心房(B)左心室、右心房(C)左心室、左心房
6.橈動脈收縮壓至少為多少?
(A)60 mmHg(B)70 mmHg(C)80 mmHg
7.頸動脈收縮壓至少為多少?
(A)60 mmHg(B)70 mmHg(C)80 mmHg
答案:BBCCACA
參考資料
內容來源:內政部消防署 初級救護技術員訓練教材
圖片來源:內政部消防署 初級救護技術員訓練教材